From:http://blog.yam.com/innature/article/11614803

------------------------------------------

●現代人專注力出了什麼問題?
媒體的過度刺激:『專注力』這對被電視餵飽的現代人而言是很需要的,肥皂劇交織著廣告把人腦的思辨模式短暫化了。難怪教育學者群起呼籲要遠離電視,電視只會讓人變笨!

生活形態的多樣化:生活上過多的不必要接觸,讓心性習慣了跳躍。(強化了注意力,弱化了專注力)。

●關於專注

什麼是專注?
專注是一種持續性的定力,不易受外在環境及內在妄念影響的心理狀態,它是毅力的主要基石,成功的源頭。注意力是一種靈敏反應,不見有持續力,注意力容易因環境及想法而轉移它處。

為什麼要專注?
「心力」決定個人的思考、情緒和回應能力,心如果紊亂、不安,就無法專注、清醒地思考和工作。

為何無法專注?
專注力的遺失或變弱,大多來自外在環境的干擾,腦,或內在妄念的浮動。

●創造有利專注的外在環境

  • 點燃您的熱情→為工作創造使命與樂趣,願意為目標而付出時間與體力;有興趣就能專注,所以用興趣點燃熱情。
  • 做好時間管理→記錄工作歷程,善用科技的便利性,並學會說「不」;急促的時間壓力不利於專注。 
  • 做好任務管理→瞭解輕重緩急,方法取用以簡單為準則。
  1. 奧卡姆剃刀原理: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步驟或假設)。
    「當你有兩個處於相當地位的方法能達成同樣的目的,那麼簡單的那個會更好」
  2. 德川家康的等待哲學:等待可使條件具足或阻力變少。(time)太早出手容易被敵對,愈是重要的事,愈要考量是否等待。
  3. 亞里士多德:「自然界選擇最短的道路」(樸素原則)。
  4. 要有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的能力,才有擇優的空間
  5. 選擇容易成功的路,而非最快速度的路。(目標原則)
  6. 如果專注力有限(環境與精神因素)的話請投注於問題的釐清與方法的取用

●創造有利專注的內在環境

  • 健康的腦:如強健的體魄可以舉起更重東西。
  • 接觸新事物(學習或旅行)
  • 維持健康飲食(充足的維他命)
  • 學習音樂(聆聽出音樂的空間感)
  • 定期運動(如健走)
  • 靜坐(讓腦進入α波)
  • 正確的思想
  • 正向的社交關係(近朱則赤)
  • 習慣正向思考模式(享受腦內啡呔)
  • 安住當下(純然覺知此時此地此人)

●腦與行為
心靈導師的勵志格言,管理大師成功秘訣,您都知道;但人生真的可以「心想事成」嗎?
成就一件事必需具足條件。腦的作用涉及學習能力、專注力、衝動和行為控制;甚至影響了念頭的起伏。

經由內外條件,可強化自己腦部的內在控制,知道何時踩煞車。若能改善腦的作用,意志力將不是唯一的可用工具。
 
有5個方法可以提昇前額葉皮質的衝動控制。

一、避免損腦的行為
不良飲食:垃圾食物、酒精、毒品、咖啡因、過量代糖與味素。
缺乏運動:運動可提高腦的供血量及含氧,除了可讓額前葉與顳葉細胞增生,亦能增加腦內啡分泌。
腦傷行為:車禍、衝撞型運動。
負面思考與長期壓力:負面想法形成惡習,情緒反應分泌不利於腦的物質;長期的壓力則分泌壓力荷爾蒙(賢上腺皮質醇)。
睡眠不良:睡眠是腦的修補與成長時間。
看太多電視或玩電腦(原文少一個字 我這邊補上):這是引發注意力不全過動症、癲癇、與上癮症的原因之一。(如神奇寶貝事件)

二、每天檢視自己的目標
請為前述的內外在條件設立目標
每天檢視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助達成目標,言行符合自我要求嗎?這個練習有助釐清,也減少不想要或無用的行為。你必須使它融入你的日常生活,每天檢視自己。(例你想要和善又充滿愛的夫妻關係,即使今日你感到緊迫或煩燥,也要表現出有助這種關係的行為。)

三、發展有利於專注力的環境 
 做好時間管理;去除不符人生目標的干擾。你今天被哪些事花掉了,寫下來,逐一檢視這些事可以「簡約化」嗎?

四、明白「say no」沒關係
不要那麼介意取悅別人。每當發現自己處於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時,問自己「短痛還是長痛好」,用這個原則去思考。

五、學習拒絕
練習說「我需要想想,如果我想這麼做,我會與你聯絡。」 不要因為無法拒絕,一時衝動就答應,造成自己接下超乎負荷的事情,使自己無法專心做好該做好的事。給自己時間做出需要時間的決定,然後再問自己新任務是否符合你為自己人生設定的目標。

●思惟技巧

「責任」
感到自主和有個人責任感的人會有較好的人際關係,而經常怪罪別人的人只會一輩子遇上問題。
自我催毀人際關係的首要行為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歸咎他人;每次你怪別人時,便成了他們情緒和行為的受害者,而且你無法改變任何事,你完全沒有力量。(怪罪外在,然而外在不被掌握,所以受苦)
你今天能做什麼改善自己的關係呢?如果你能夠不再怪罪他人,問問自己如何表現更好,你將更能成為人際關係中的贏家。

「同理心」
數項探討管理失敗的研究中,最常舉出的理由就是「不顧他人感受」或缺乏同理心,對於失敗的管理者通常會有類似以下的典型描述:
「他從不協商,沒有包容不同意見的胸襟。」「他讓別人感到自己很愚蠢。」

當眼前出現負面批評時,你永遠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我做了什麼招致這種對待嗎?第二,對方發生了什麼事才會出現這種行為嗎?這兩個問題將有助你更留意到他人的感受,也提高你成功的機會。

「傾聽」
溝通不良是許多人際問題的核心,妄下斷言、自以為是和固執己見只是妨礙溝通的幾項特徵,以下十項會破壞人際溝通…
1. 態度不佳
2. 表達不明的期望及需求
3. 不使用肢體語言,例如眼神沒有交會。
4. 溝通時有外在干擾。
5. 從不詢問別人對你的話有何意見
6. 挖出陳年舊事
7. 主觀預測別人的想法(經驗的陷阱)
8. 固執己見(我執過深)
9. 拌嘴、貶低對方、諷刺或不理會對方想法
10.缺乏持續溝通

「勇於表達」
勇於表達和溝通是相輔相成的,勇於表達代表你是以堅定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受他人情緒的催殘,也不會在並非己意的情況下說好或對。不要把「勇於表達」與「惡劣」或「侵略性」劃上等號,以下是有助你以健康方式勇於表達的五條規則:

1.不可只因為有人動怒而這使你不自在而讓步
2.不可讓別人的意見左右你的感受
3.說出你真心想說的話,為你深信是正確的事挺身而出
4.保持自制。(態度堅定,語氣和緩)
5.儘量表現善意,但最重要的是堅守立場。

「時間」~等待哲學
關係需要花時間經營,我們的生活受到干擾限制,極少有時間留給生命裡重要的人,但是特地為他們撥出時間將大幅改變你和他們的關係。其實人際關係需要兩件事,一是「時間」一是「聆聽」的意願。時間對人際關係極其重要,這個時間不必很長,但是它必須夠專注。

「詢問」~懷疑你的負面情緒與不當需求
當一段關係令你感到痛苦,對使你痛苦的想法提出質疑極為重要,舉例來說,如果你與先生吵架,聽見自己想著:「他從不聽我說話。」把這寫下來,然後問問自己這是真的嗎,我們有時會告訴自己一些關於別人的小小謊言,這常使我們與別人之間出現沒有不必要的分裂。

「留意喜歡的行為,而非討厭的行為」去習慣與記憶引起正面情緒的行為
擁有美好關係的祕密之一是留意你喜歡的行為,而非討厭的行為,當你這麼做,你是在塑形對方的行為,留意到你喜歡的行為將鼓勵它更常發生。

當對你重要的人沒有出現你希望的行為時,你會如何?你是否批評他們,讓他們感覺很糟?這一點極其要緊,它是改變行為的重要祕訣。

「處於好的團體中」
不斷建立你的支持團體可以緩衝可能會面臨的許多壓力,你在團體當中與誰常在一起很重要,與正面、支持及關愛你的人在一起,你將感到更快樂、滿足、也可能較長壽。

檢視一下自己的狀況,你的週遭是否都是相信你而且帶給你正面訊息的人?是否都是鼓勵你看到自己優點的人?最常和你在一起的五個人是誰?他們是抱正面或負面想法的人?你擁有自主權決定人選。

以上八種方法將改善你的人際關係,有助你建立起社交脈絡,請你負起責任、發揮同理心、聆聽、勇於表達、投資時間、質疑負面想法、留意喜歡的行為、忽略厭惡行為,並與正面的人在一起,這些全有助你發揮你的最佳潛能。

●訓練內在的專注力








專注力(觀照的前行)是心力的一部份,它還包含有反應力與思辨能力。心力訓練就是調身調息調心的訓練,就像太陽下的放大鏡,聚焦後能讓紙張燃燒。

專注力的訓練它不必然是古老瑜伽、冥想或禪坐,而是可以很生活化一種「覺醒」運動;它是清新的力量,而非固執的濁力。

●靜坐的科學觀
西德伯傑教授發現人腦處於一種連續自發振盪的狀態,他將腦波分成α波,β波及θ波等(如下表)
地球磁場中有一個7.83Hz.休曼波段,休曼波與腦電α波頻率相近。古代道家理論的「天人合一」學說即是腦波與地球休曼波段共振的狀態。
當腦波處於穩定α波時,最利於專注(成功者特質)

θ波(4~7Hz):睡眠→無反應;入定態→清明。
α波(8~13Hz):8-9Hz 氣功態(睡前);10-13Hz 輕鬆平靜。
β波(14~26Hz):憂慮、忙碌、緊張。

●心力的訓練方式

  •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專注於其一,即可降伏其它根。 (一心無法二用)
  • 放鬆訓練:躺著,由腳底→頭。若站著,由頭→腳底。
  • 朗讀訓練:呼吸平穩,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心念相續。
  • 覺知訓練:舉手投足間體驗當下,以平靜的心去覺知此時、此地、此人的一念清明。不將個人意念追隨外在感受(生活禪),去除人性心念的攀附慣性。
  • 瑜伽(氣功):藉由專注於呼吸達到身心的放鬆與統攝使腦波介於8~10Hz之間。(共同心法:鬆、靜、自然)
  • 靜坐:此方法效果最顯著,但因現代人身體氣經脈不順暢,而易產生氣動與妄念。
  • 身體與心靈是一體兩面交互影響,身體健康的人雜念也會相對減少。當心靈平靜時,藉由心力的訓練,面對外在干擾因心力堅強就以足沈著以對,避免了情緒凌駕理性的可能性。
  • 靜坐:能讓身心徹底放鬆、令心沈靜與自然的覺知。

●靜坐的方法
有三大要件:即調身、調息與調心,此為入門關鍵 : 

  • 要有適當的地點或房間,不使他人來打擾,最好環境安靜。
  • 因為要坐得安定,所以蒲團須要很厚而柔軟,蒲團的厚須要配合身體的重量為適宜,目前市面矽膠的坐墊也很適用。
  • 可單盤或散盤,初學者或年齡較長者可以坐在椅上不必勉強。
  • 手的放法可重疊可放膝蓋上,自然即可,以能放鬆為主。
  • 衣帶須要放寬,但是以不感覺緊束為宜。
  • 初學盤坐若覺麻木,可忍耐之,久則漸至自然,如果不能忍時則暫休息待麻木既 去,再返坐可也,久習以後不再麻木。
  • 脊柱與頭部須要端正,收下顎,全身逐一放鬆。
  • 專注於呼吸的進出,清楚知道呼吸的進與出即可,不用守竅。
  • 心若散亂可以先數息(1-7)再隨息,直到心靈平情,妄念不起。

●正念的培養
正念是對當下此時、此地、此人的清楚覺知,知道當下的存在性,不賦予個人的經驗價值,知道外在一切,讓情緒不跟隨外境起舞。
正念之下,聲音只會是聲音(不會成為噪音),念頭只會是念頭(不會成為煩惱)。
正唸作用於額前葉,促進腦內啡分泌,能讓身與心更加健康。


※正念的培養可在正常生活中(如動中禪)。

●總結
專注訓練有助於一個人清醒的直覺,這是一種對生活及事務產生直接的知覺(直觀能力)。
這種能力有助於我們觀察事務的真相,看清事務的道理,明白自己真正的態度,它不同於邏輯思辯與理性思考,因此它能輕易的避開邏輯陷阱或頑故的思想框架。
心力的訓練可以引發悠閒的警覺,它有益於專注和學習,能對腦部神經元重新激活。
專注力是定力前期狀態,定力是心靈覺醒的力量來源;透過心力訓練是體驗全新生活的開始。
去質疑自己的想法,跳脫主觀框架,才能融入社會,重新建立與他人的互動關係;然後在社會的正向關係中成長,逐一消融「我見」所產生的煩惱。

●參考資料

  • 0到99歲腦的奇蹟–馬克.丹尼爾
  • 氣功與科學–李嗣汵
  • 大腦的秘密檔案–卡特Rita Carter 洪蘭譯
  • 正念的奇蹟–一行禪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ror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