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http://select.yeeyan.org/view/693/566

   在你成為一個專家還是成為一個業餘愛好者之間唯一的不同在於「專注」,僅僅這樣就能變成天才嗎?如果我們花些時間專注於某些事物,我們在這方面就都可以成為天才。至少那些大腦研究者是這麼說的.最讓人激動的是,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好好想想,有多少人認為自己喪失了成為音樂家,高爾夫球高手,甚至圍棋大師的機會,只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沒有從小開始練習?或者認為自己沒有這個天分? 這些人(大部分)想錯了.按照一些腦科學家的說法,幾乎所有人都可以開發並具有世界級的技能(或至少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如果他們在這方面沒有受過物理創 傷的話。顯然上帝賜予的天分、大自然的"禮物",和遺傳因素並不是他們以為的樣子,或者至少不是我們中大部分人所想像的那樣。事實上要成為一個「超級賽亞 人」,並非靠的是音樂,數學,圍棋或其他方面的天賦,相反,靠的是投入,專注,以及僅僅是簡簡單單要變得更好的願望。理論上講,我再重複一遍,任何人想要 變得更好,那就會變得更好.

    也許一個"有天分的藝術家"僅僅是因為做了一般人無法忍受的大量練習,或者說刻意的做了這種練習.Anders Ericsson博士,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花了他20多年的時間來研究神童,天才,"超級賽亞人",在The New Brain 一書中(這書現在在我的咖啡桌上),Richard Restak引用了 Ericsson的話作為結束:

對於"超級賽亞人"來說,目標並不僅僅是不斷的重複同樣的事情,而是力圖控制對事物各個方面更高層次的掌控,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認為重複練習是件枯燥的事情,每次新的練習的過程中總有一些是他們比上一次做的更好的.


    因此關鍵所在並不在於你練習了多長時間,而是你怎麼練習.基本上可以歸結如下:

    我們大部分人總是想要練習一些我們已經擅長的事情,並且避免我們做的糟糕的.我們永遠停留在業餘的或者中等的愛好者的水平.

    然而調查指出如果我們願意付出一些時間,並願意利用這些時間做一些並不那麼有意思的事情,我們會變得更好,更厲害,潛在的變得更加有才華。我們所需要的, 就像Restak所說, 「一種要掌控的激情」,這種專注引導潛在的專家做事時聚焦於其最敏感微妙的方面,並且從不滿足.總會有許多需要提高的地方,並且他們想要去做那些可能不那 麼有趣的事情.Restak 引用 Sam Snead的話,後者是本世紀5個頂級高爾夫選手之一,他說:

    我也知道比起打低飛球,斜角球,或者在沙灘上打球讓向後揚起的沙子弄你一臉, 在開球處揮動球杆則要好玩的多,但是這都歸結於一個問題,為了成功,你準備付出多少?

    關於這個話題我們的腦科學家們還做了很多很多研究,當然,我只是精選了一些,對於研究者來說花點時間做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電子X射線解析 (PET)掃瞄是非常容易的,這使得很多新的研究成為可能.我進一步聯想到,字面上來說,要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棋手,小提琴手,數學家,程序員或者高爾 夫球手等等,你事實上確實需要一些來自遺傳的東西. 但是,那只是對於最好的來說,研究指出不管那特殊的"調料"是什麼,這在使那些成為世界冠軍的人們成功的原因中還佔不到1%。其餘的我們這些人,就算沒有那特殊的「調料」,依然會成為世界級(至少國家級)高手,只要我們付出時間,並且遵循了正確的方法。

這裡和熱情洋溢者密切關聯的是「努力吸收門檻」和「活力門檻」(又叫作「激情」)。人們總會屬於圖中三種類型中的一種:專家,業餘愛好者或放棄.放棄者認為"我努力過了",並且覺得不值得再繼續了.所以他們放棄.有什麼值得你繼續做的嗎? 你知道你放棄的幾率有多大嗎?

不過最麻煩的--而同時又是我們最能控制的--則是業餘愛好者滿足於他 們的現狀.他們就是那些你經常會聽到的,說下面這些話的人:"我當然知道還有更好的辦法搞定這件事,但我已經掌握了另一種方法(更弱,更低效)而且它對我 來說已經足夠簡單以至於我可以一直這樣繼續下去",換句話說,他們通過了「努力吸收門檻」,但他們並不想努力學習更新更好的技能,他們不想再吸收了。但是 這就意味著他們永遠也無法跨過「活力門檻」,儘管跨過後他們大多就會對事物充滿激情。能力曲線越是上升,用戶的體驗也就越發高漲。

我們是否能幫助大家使他們在成為專家的路途上更容易的堅持下來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能變得更好總是好的,無論是獲得更多的快樂還是滿足。豐富的用戶體驗,會帶來更多的流量,這正是我們一直努力對我們的用戶所做的。

當然,關於從來不會太晚...,我們中的大多數都可以向奧運溜冰金牌吻別了,在5點4分的時候,我在想我的籃球生涯估計也基本沒戲了。但想想吧,演員Geena Davis在幾乎40歲的時候都獲得了奧運的射箭項目的參賽資格。

而且如果神經方面的科學家是正確的話,你可以依靠學習(不是關在枯燥的小黑屋裡)在任何年齡來促生新的腦細胞,想想吧,如果你現在30了,如果你明 天拿起一把吉他,在你50歲之前你還能彈上20年呢。你還可以和一些牛X的樂隊較量一番,而如果你已經50歲了,那沒有理由不能在70歲的時候和他們較量 一番呀。你還等什麼呢?(全文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rror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